Skip to Main Content

In Books We Find Translated Plays 書中自有翻譯劇本: Home

In Books We Find Translated Plays 書中自有翻譯劇本

Playscript is essential to a production. It allows actors and producers to understand the whole story, characters, acts and scenes. To understand why playwrights created their texts in the first place, translators play a crucial role to make the crew grasp the essence of the plays in foreign languages.​

The Library committed to collect local and translated plays to build up local performing arts resources in support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 In this thematic display, we will introduce works from different translators like Dr Daniel Yang, Ying Ruocheng and Hedy for you to view online or check out.​

劇本為一劇之本,製作團隊,演員要從中了解故事發展、場景及角色。翻譯劇本的難度在於保留原著的精髓的同時,仍然能夠帶動本地觀眾的共鳴。

圖書館一直致力收集本地及翻譯劇本以建立本地表演藝術資源及支援教學。 在今次的展覽中,我們精選了楊世彭博士、英若誠及海滴等不同譯者的作品,歡迎網上瀏覽及借閱。

Display in the Academy Library until 30 Jun 2022

Open resources 網上資源

香港戲劇資料庫暨口述歷史計劃 - 黎翠珍
黎翠珍教授分享了在翻譯劇本時採取的不同策略,內容有:

  • 引入翻譯劇,為本地劇壇帶來新刺激;成員難捨全職工作,劇團未能完全轉作職業;希望可以重溫/重現的劇作 —《大團圓》
  • 怎樣才是好的劇本翻譯;不同的劇本,翻譯策略也有不同
  • 準確表達粵語翻譯字詞之難處;只因一個雙關語,放棄翻譯Noises Off;從未上演的譯作《邊個怕維珍尼亞吳爾夫?》
  • 對劇作翻譯的嚴謹堅持;營運劇團的今昔挑戰
  • 粵語翻譯用字考究,用心掌握語氣節奏


香港戲劇資料庫暨口述歷史計劃 - 陳鈞潤
陳鈞潤先生分享了為不同劇團翻譯作品時的難忘點滴,內容有:

  • 中學時代改編《天方夜談》故事,首踏台板參與演出;入讀港大前,已有參與英文系製作《The Devils》的後台工作;1960 - 70年代的本地戲劇生態
  • 怎樣才是好的劇本翻譯;不同的劇本,翻譯策略也有不同
  • 1970年代,首為盧景文製作的歌劇翻譯中文字幕;字幕翻譯與劇本翻譯大不同;在大學主修英文,未有完成翻譯碩士課程
  • 替中英劇團翻譯外國劇本及作本地化改編的緣起
  • 1990年代的本地化/中國化改編:《君子好逑》、《狐狸品》、《上窮逼落下黃泉》、《烏龍鎮》;替中天製作翻譯及改編《美人如玉劍如虹》
  • 莎劇作品中譯難;難忘《閒角春秋》的相關語翻譯;不大滿意的翻譯例子:《君子好逑》的成人笑話
  • 劇本中譯及改編的不同策略;為沙田話劇團改編《童族》與《風塵三俠》,與古天農合作改編《鍾馗》;曾編創歌劇《瑤姬傳奇》,多個填詞與譯作皆曾作新場地開幕節目


香港戲劇資料庫暨口述歷史計劃 - 楊世彭
香港話劇團的首任藝術總監楊世彭先生